亚洲日韩AV无码中文字幕美国-白嫩少妇激情无码-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-黑人粗硬进入过程视频

株洲日報頭版頭條丨“廠BA”打響 制造名城“出圈”
2023-06-16 09:59:41          來源:株洲高新區(天元區)融媒體中心 | 編輯:張彌郁 | 作者:胡樂          瀏覽量:50914

6月9日傍晚,株洲市體育中心一聲哨響,“廠BA”正式拉開帷幕。

?“廠BA”籃球比賽現場。

第一周(三天)的比賽結束,全網流量直逼4000萬:這個夏天,株洲這位“鋼鐵直男”將為全體市民帶來一個浪漫的暑期狂歡嘉年華。

籃球場上,產業工人們脫下廠服,換上球服,揮汗如雨,激情四射。浩瀚時空,我們仿佛看到了,70多年前,當株洲還是一個7000人的濱江小鎮時,在田心、三三一、四三〇、六〇一等廠礦里,來自五湖四海的株洲人,他們懷揣夢想,篳路藍縷,艱苦奮斗,成就了共和國工業的嬌子,也鑄就了如今的制造名城。

傳承工業城市“廠礦”文化

產業工人建設了株洲,這話一點都不過。

“一五計劃”,國家確定株洲為全國重點新建的8個工業城市之一,4個國營大廠和鐵道部5個大廠相繼落戶株洲,由此,株洲迎來第一波移民潮。

在這個火熱的大工地上:1954年,三三一廠擴建,硬質合金廠、選煤廠新建;1955年,冶煉廠、車輛廠、紡織廠、發電廠開建;1957年清水塘化工廠、銅塘灣玻璃廠新建;1958年,橋梁廠開建;1964年,田心擴建機車修理廠……

在三三一廠,工程師們吃在工廠、睡在工廠,歷經5年,新中國第一枚空空導彈——“霹靂一號”問世,中國的殲擊機掛上了自己的空空導彈;

在田心株機廠,工人們靠著雙手,在3個月內,硬是把新中國第一臺電力機車的車體、轉向架用手工敲打、焊接了出來;

……

當年弱小的小城,爆發出了強大的能量,創造了共和國工業史350余項“第一”;當年的產業工人,憑著一腔報國熱血,寫下了令人驚詫的“工業傳奇”。

株洲因廠而立,因制造而名。談及為何要舉辦“廠BA”,株洲高新區黨工委書記、天元區委書記鄔凌云說,“傳承株洲這座城市的廠礦文化基因。”

6月11日晚,株硬集團(六〇一廠)首戰對決北汽集團,3分憾負。株硬集團的6號球員唐凱并未灰心,今年38歲他,曾經和同事奪得公司內部籃球比賽的冠軍,敢拼就有機會贏,他不愿往事重現。

1988年,株洲市職工籃球聯賽,那一年六〇一廠實力能夠沖擊冠軍,但在最后只剩下六秒鐘時,被原株洲化工廠儲衛國一記三分絕殺。

輝煌時期,株洲的廠礦籃球隊數量達到了七八十支,被稱為“籃球城”。

老一輩產業工人的體育精神,通過“廠BA”得到傳承,而他們工作上的刻苦、奮進也在車間傳遞給了一代又一代的“匠人”。

脫下球服,穿上廠服,唐凱來到公司的智能生產線,查看藍鎢的質量和數量是否符合標準。當年,他以體育特長生的身份進入株硬集團,為了跟上同事的業務水平,自考了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函授本科,如今已是裝備物資部原料采購主管。

即便在首戰中大勝對手,自己拿到15分的高科集團員工易鵬程,工作日一上班,便一頭扎進了園區企業亟須解決的各種問題中。幫助球隊獲勝,他只需正常發揮,但服務好企業,定要超常發揮。

塑造制造名城品牌

“廠”,是昨日的榮光,“廠”,也是今天的驕傲。

從“廠里”研發出的直線電機和電磁鐵,是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的核心動力裝備,由中車株洲電機有限公司經歷了5年的自主攻關研制;

從“廠里”飛向高空的探空氣球,一度成為全網討論熱點,研發者是全國2家探空氣球生產企業之一的中國化工株洲橡膠研究設計院;

……

不論是“可上九天攬月”“可下五洋捉鱉”,還是“日行八萬里”“武裝到牙齒”,抑或是“千年窯火紅”“株衣天下服”……“理工男”株洲的務實、硬朗、剛強在“廠里”展現得淋漓盡致。

從李強總理離京首站抵株調研考察,到后續全國各省、城市接踵而至的調研,因工業而盛的株洲,在加速打造先進制造業的道路上一馬當先,成為越來越多人關注的焦點。

去年11月,工信部公布4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,其中,株洲軌道交通裝備集群、中小航空發動機集群攜手晉級“國家隊”,占據全省“半壁江山”。

“生長”于這些產業鏈上的“株廠”,有不少是國內的“尖子生”。

去年8月,在工信部公布的第四批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名單中,株洲有21家企業晉級,全市累計入選企業數量達58家,位居中西部非省會城市第一。按照每1000億元GDP對應的重點“小巨人”數量計算,株洲的單位密度居全國第一。

同時,一些“株廠”還要代表中國沖擊世界一流。

今年初,國務院國資委發布《創建世界一流示范企業和專精特新示范企業名單》,中國航發南方工業有限公司、株硬集團、株洲中車時代電氣榜上有名;還有一家上榜企業中車制動系統有限公司,去年2月在株洲設立了分公司。

從政企早餐會,到高新區企業大會,“廠”成就了株洲,株洲也一直把“廠”當成“掌中寶”。

如果說株洲的政企早餐會,吃出的是煙火氣,聊出的是發展味;那么激情澎湃的“廠BA”,拼出的是制造名城的實力,打出的是幸福株洲的魅力。

隨著比賽的進行,衡陽、湘潭的游客慕名而來;新華社、中新社、工人日報、央廣網、湖南日報、湖南衛視等央媒、省媒紛紛為“廠BA”打Call;全網流量逼近4000萬,“#廠BA”躋身抖音熱榜TOP51!

正所謂酒香也怕巷子深。實力大于名氣的株洲,有望借助“廠BA”走向流量的頂峰。

凝聚市民對城市的熱愛

“廠BA”喚醒的,不只是工匠精神,還有市民對這座城市的認同和熱愛。

株洲人對“廠”有著獨特的感情。在計劃經濟時代,株洲就是由各個“廠”構成的,每個廠就是一個小社會。出生在廠里的醫院,上學時,廠辦幼兒園、小學、初中、高中應有盡有,工作在廠里,住在廠建的宿舍,一些大廠甚至還有殯儀館。簡而言之,一個人從生到死,都是在“廠”里。

同時,每個“廠”的文化娛樂生活也是豐富多彩,籃球、排球、羽毛球、乒乓球、電影院、滑冰、書法等應有盡有,每個周末都有活動或比賽。在很多70后、80后的記憶中,廠礦的小孩運動能力都非常強,廠礦也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體育運動人才,如羽毛球世界冠軍鄭波、羽毛球省隊教練張穩,就是從三三一廠走出來的。

上世紀90年代,國企改革,株洲廠礦的社會職能逐漸被剝離,“廠”只有生產功能,由此株洲的廠礦文化慢慢消失。

“廠BA”的舉辦,就是要給市民一個“粉紅色的回憶”。

在“廠BA”舉辦地體育中心,株洲工業印記和城市印記展既留住老株洲的靈魂,又洋溢出年輕的城市味、幸福的株洲味,讓前來看球市民流連忘返;與球場一墻之隔,占地3000平方米、100多個攤位的神農煙火巷,成為株洲最熱鬧的美食聚集地;燈光、人海、音樂、舞蹈、啤酒,“籃球嘉年華”把“體育+娛樂”帶進人民群眾的生活,把“籃球+音樂”的激情推向整個城市。

作為“廠BA”的舉辦方,湖南天易集團總經理文鋼舉坦言,現在的頭等大事,就想著怎樣讓株洲市民過一個不一樣的周末。“‘廠BA’除了挖掘廠礦文化,還要引起市民的共鳴,提升城市的凝聚力。”文鋼舉說,“廠BA周邊”就是讓老百姓快樂起來,一起吃喝玩樂,一起享受生活,激發市民對株洲的熱愛。

籃球搭臺,文旅唱戲,株洲“廠BA”在喚醒回憶的基礎上,更是升騰起城市煙火,打造出全新城市文化IP。

責編:張彌郁

來源:株洲高新區(天元區)融媒體中心

  下載APP